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667章 御史台一哥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崔耕的逻辑很清楚。

    大唐并不是一个法制国家,其官员断案,讲究一个情礼法的结合。

    情者,人情世故是也。严武这个案子,讲情是没法子讲了,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

    讲礼更没儿讲,父亲杀儿子,需要理由吗?孔子只教大家“小仗受,大仗走”,可没说父亲会什么样子。

    事到如今,也只能讲法了。

    法还是比较好讲的,从法律的角度讲,严武一点罪责都没有。现在大唐最应该讲究法律的,毫无疑问,就应该是御史台了。

    而崔隐甫,恰恰是御史台的老大,而且是御史台比较强势老大。

    原来的御史台老大,也就是地位尊崇,一般审理高~官朝廷都会征求他的意见而已。

    对于御史台内部,御史大夫并没有多少控制的权力。

    比如在则天朝,萧至忠担任御史时,御史大夫李承嘉曾为经对诸御史道:“弹劾大臣不先向御史大夫请示,这合理吗?”

    众御史都不敢回答。

    萧至忠就直接硬顶了回去,道:“依据惯例,御史台没有长官。御史,是皇帝的耳目,可以各自独~立地弹劾,互相不必请示。如果弹劾要先向御史大夫请示,那么,弹劾御史大夫又该向谁请示呢?”

    事情的结果,是李承嘉大惭无言以对,而萧至忠却声名鹊起。

    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就是,御史大夫对御史台的内部的掌控,进一步削弱了。

    各御史从制度上,就可以行使独~立的监察权,想弹劾谁就弹劾谁。

    到了李隆基当政时,这种情况愈演愈烈。甚至于,对于低级官员乃至百姓,御史可以先抓起来关进御史台的监狱里再说。

    大唐年间所谓的“酷吏”大都是御史,这就是原因之一。他不需要证据,想抓谁就抓谁,想怎么审就怎么审,不出情弊,那可能吗?完全不可能!

    到崔隐甫上任之前,御史台的牢狱中住满了人。因为牢房不够用,连御史台的厨房都利用上了。

    好么,大家办公到了饭店儿没饭吃,因为厨房要关犯人。传扬出去,简直是一桩大大的笑话。

    其实张说还真没冤枉崔隐甫,这位虽然一直做文官,但杀伐之气颇重,做金吾大将军定能胜任。

    崔隐甫到任之后,没过多久,就把那帮子御史收拾的服服帖贴。他宣布,什么陛下的耳目,想抓谁就抓谁,想弹劾谁就弹劾谁,狗屁!从今天开始,没有御史大夫的同意,不得弹劾朝廷重臣。没有御史大夫的签字,不准抓一个人。

    至此,崔隐甫已经把松散的御史太捏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整体,弹劾起某人来,定当惊天动地。

    这也是他有信心对付张说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因此,崔耕来找崔隐甫,让他从法律的角度,来和严挺之打擂台。

    简短截说,崔耕带着几个伴当,和柴碧儿一起,见到了崔隐甫。

    把事情说清楚后,崔隐甫当即把胸脯拍得啪啪响,同意了此事。

    一来是,他确实是欠着崔耕人情,不好不还。二来,也是最主要的,虽然李隆基因为张说的建议没让他当宰相,只是担任御史大夫。但是,这宰相的事儿不是还没定下来吗?只要没有定下来,自己就有机会,而严挺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